琴酒這股風潮在台灣可以延續多久,應該是很多愛酒人所關心的事。琴酒在發展有碰到什麼樣的困難,我們又該如何將琴酒融入生活,得到更多的樂趣。

 

        之前跟大家介紹到琴酒從先前到近日的一些走向和發展,也正因為它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給注意和喜愛,隨之而來的是,在近幾年幾本以琴酒為主的書籍,也可以在市面上買得到,不少原文書被翻譯成中譯本,當然也不乏台灣作者,同時也是另一琴酒狂熱愛好者和實踐家的Soso所著《工藝琴酒全書》,堪稱是琴酒大全,想完整了解琴酒的過往、今世和未來,我想這本書給予很詳盡的介紹。

   

        當然,對於初學者來說,其實你可以先從自己感興趣,或者和自己生活經驗有連結,抑或是目前很紅,還是瓶身很吸引你的琴酒開始了解即可。前面敘述所截取的幾種分類,也是粗略讓大家在一堆琴酒之中,比較有方向性地去篩選出自己可能會喜歡的琴酒而已。當然更簡單的方式,就是透過二分法:傳統典型,以杜松子香氣為主軸的琴酒;還是創新當代,不是以杜松子香氣為主,而更多是以在地素材為特色表現的琴酒。

        任何事物的學習,都來自於對事物的好奇和興趣,進而才會想要知道更多,所以不妨一開始打開自己的心胸,不需要預設立場,讓你的感官和直覺,來感受琴酒的多元性和可能性。

 

太多選擇、有些酒款不太親民的價格,是琴酒發展的兩大挑戰

 

   那講了那麼多正向的,目前琴酒的發展,是否碰上了些問題,導致雖然很明顯有在成長,但整體成長的數量,依舊在所有酒類中佔比很小。

 

一、太多選擇反而不知從何選起?

   如果你是剛接觸調酒和琴酒的人,一時半刻間,也想不起來之前我提到的一些分類和他們的特色,也忘記二分法,傳統和當代琴酒的特色。那麼可以先從常見的知名大品牌先試起,看看哪一些是自己先前還沒試過的,然後從中再去找到個人偏愛的方向。不然就是順著自己的感官走,挑瓶子或名字先,如果還可以試聞看看,那就更好了,大概就八九不離十,順從自己的內心。

   當然也可以透過告知自己個人喜好的味道,來請調酒師做推薦。這裡也順便跟大家分享個小知識,如果下次有調酒師問說:『你有沒有個人比較喜歡的味道?』,請不要回答:『我喜歡酸的或甜的』,因為酸、甜、苦、鹹是味覺,所以或許你可以跟調酒師們告知,你比較喜歡柑橘、莓果、草本、花香、香料…等,當然如果你能更明確地往下,再把味道講得更明確,例如:我喜歡柑橘調性的琴酒,特別是帶有柚子香氣的。這樣調酒師就會找看看哪些琴酒在素材的使用,有使用到柚子,而其中哪幾隻是一聞說都不用說,你就會感受到柚子氣息的琴酒。

       所以你可以想像有點像是在選冰淇淋一樣,琴酒也是有 #口味 之分,下次想試些不一樣的,或許可以透過告知調酒師們,你們喜歡的味道調性 (口味),看看他們有沒有什麼推薦的,也許你會有意外的驚喜體驗也說不定。 

 

二、一堆craft gin的出現,價格居高不下

       憑心而論,現在的琴酒市場已經有點瘋狂了,個個推出的琴酒,且稱自己為”craft gin”,首先我先強調一點,不是大品牌做的就是不craft,也不是小品牌自己充滿熱情的去做就稱之為craft,所以這有點像是文字遊戲或者行銷手法。

       所以也有點像是 #有機,通常這樣的標示出現,它不一定代表風味一定是最好,外觀一定是最漂亮的,它主要在溝通栽種的過程之中,盡可能減少對大自然和人體的傷害。但因為要做到此一要求所以價格往往也不斐。所以如果是在琴酒的挑選上,不要太過拘泥於它有沒有自稱自己是craft gin,以及craft是不是就等於好或者貴。

       但說實在地,回歸到製作的過程之中,特別是要開發一款琴酒,期間需要經過無數次的反覆實驗和測試,包括一些植物地採摘,或新鮮水果的刨皮,還是新鮮香料的研磨,甚至一開始一些選料,其實也先沒有想到關於成本和售價這件事情,只是想呈現自己心中最佳的風味來跟大家分享,所以的確有時將這些有形和無形的成本給計算進去,一瓶用愛費心製作的琴酒,的確價格不便宜,加上規模不大,也很難達到規模經濟,能再降低些成本,這也實非所願。

 

三、那想一次網羅更多種的琴酒,有沒有什麼推薦的管道

       其實目前台灣市場尚缺乏有系統且完整的琴酒相關課程,當然我們也期待 #酒心智庫 這邊後續可以將EWA(愛丁堡威士忌學院)的琴酒課程引進台灣市場。因為坊間有開設的課程,不管是機構或者酒吧,多半會比較屬於單一次性的課程,且授課講師對於琴酒的了解也參差不齊,所以有時也會擔心片面的資訊,沒辦法更全面有系統性的了解,會有點可惜。即便可以透過相關書籍的閱讀,建立更完整且清晰的脈絡,但有時無法透過與作者或專業人士直接的對談,其實有時候還是會一知半解,似懂非懂,包括連我自己早期在些資訊的閱讀學習上,也會碰到這樣的狀況,所以能透過有經驗的講者,引領各位琴人入坑,會是一個蠻不錯的選擇。

 

藉由展場活動拉近酒商與消費者的距離

 

 

       另外,透過相關活動的參與,像是今年的Gin Festival TPE,或者是Gin & Tonic Pa,還是接下來的Taipei Bar Show,都會是個不錯的展場活動可以認識些品牌,因為在這些展覽的時候,都會有品牌專業的人士,來做些產品的介紹,而且基本上除了少數高單價需付費的部分,多半都可以試飲到產品本身,看再多或聽太多,都不如親身體驗一回來的準確。我認為這也是在琴酒世界很好玩的地方,因為沒有太多相對應的大品牌,也沒有標示年份的問題,所以大家比較不會被既有的社會價值觀給綁架,年份高就一定比年份低來得好,顏色深就比顏色淺來得好,所以大家可以很單純的做自己,順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和個人的喜好。

 

 

       那當然,如果接下來解封,有機會可以出國旅行,也不妨可以安排一些酒廠之旅,像現在有些琴酒酒廠,是有導覽,甚至是自己的琴酒製作行程可以報名,如此一來也可以對整個製程有更近一步的想法了解。而其實台灣有些現有的酒廠,像是位於鶯歌的合力酒廠,其實也有提供這樣的服務內容。

 

很多威士忌酒廠也做琴酒,威士忌愛好者可以從這些酒廠出的琴酒出發,了解琴酒的製酒工藝

 

       當然,相信威士忌的愛好者也有發現一個趨勢,許多新建的威士忌酒廠,也開始都會先生產琴酒,這是因為相較於棕色烈酒,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桶陳,才有辦法稱之為威士忌並且做銷售,但相較之下,白色烈酒基本上蒸餾完畢,即可快速加水稀釋後裝瓶;而且琴酒可以透過包裝,和素材選擇,很快速的做出產品的差異化或特殊性。所以很多酒廠在等待產品熟成時,會透過發售琴酒來幫酒廠賺入些收入。
       同時,一些傳統的酒類酒廠,也開始轉型,例如像是日本酒造,很多燒酎廠為了能夠更貼近年輕的消費市場,也開始轉型發售自家的琴酒,因為整體大環境,較年長的消費族群慢慢減少,但年輕的消費族群對於某些類型酒類的喜好,也大不如從前,所以也看到目前國際市場興盛的琴酒風氣,進而也開始做這方面的嚐試。所以有越來越多這樣跨界,看似不同,卻又有所關聯的同業進入琴酒的市場,也讓整個市場上的產品面向更多元、更活潑。

 

琴酒或許很難成為主流的飲酒文化,畢竟台灣人喜歡應酬時喝酒……但是……

 

       這部分目前是肯定的,畢竟目前的台灣飯桌和應酬文化,有其長時間累積而來的習慣,不是一時半刻間能有所改變的。以琴酒的品項要融入應酬文化,難度可能會高一點,當然如果談生意的場合是在一般酒吧的話,那機率會高一點;但琴酒的引用是否能慢慢躍上餐桌?這倒是一個有機會的事情,此話怎講?

       先前也曾在一檔podcast節目中,和徐仲大哥和嘉平老師閒聊到,至少在台灣的席間飲用啤酒不是件太意外或突兀的畫面,而看看一般被飲用的啤酒在餐桌上的表現性,不外乎是輕鬆易喝,帶點氣泡可以解膩和沖淡些過於濃郁的醬汁,對於味道比較淡雅細緻的,也不至於因為本身風味或特色過強而有點搶戲。所以同樣地,琴酒中最常被提到的調酒之一 – 琴通寧,其實也有帶著氣泡、清爽易喝的特點,同時常見的琴酒,除了杜松子外,最常被提及的就是柑橘般地香氣,而柑橘又跟各式的菜餚搭配,基本上都沒什麼問題。而且琴酒還有各式各樣不同的品牌,強調不同的香氣表現,所以同樣一杯Gin & Tonic,也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特色,透過不同風味的挑選;抑或是地菜搭地酒的概念,選擇來自同一產地或國家的琴酒,在風味連結上也有呼應之處,能有更合適的搭配和更細緻的變化。

/>

       只能說琴酒的世界看似亂無章法,但同時也充滿著更多可能性和有趣的風味組合,甚至跨酒類的運用和結合也是比比皆是,像是使用啤酒一定要加的素材 – 啤酒花,甚至有些啤酒廠也有生產琴酒像是米凱樂;像是威士忌剛蒸餾出的新酒,拿來被添加入琴酒之中,抑或是熟成完後的威士忌桶子,拿來熟成潤飾琴酒;還是泡盛酒廠,以引以為傲的泡盛作為基底,所製作出風味獨特的琴酒…等。

/>

 

       所以下次不妨在下午的聚會、戶外的野餐,來上一杯Gin & Tonic;在晚上的期間來上一杯馬丁尼或其他琴酒調酒;用餐結束後,再搭配一杯苦甜類型的Negroni做為結尾。你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,找到一杯或一瓶適合當下氛圍的調酒或琴酒。

       村上春樹曾說過:「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,當然,應該就不必這麼辛苦了。』但我會開玩笑的說:如果我們共同的語言是味道&酒精,那或許一切也就通了。琴酒大概是包容度最高的酒類之一,所以如果你對風味很感興趣,對不同地方的文化和風土感到好奇,那麼琴酒可能是一個很好的媒介或者傳送門,藉由琴酒接觸世界,藉由琴酒感受文化,藉由琴酒體驗生活。

 

●●● 延伸閱讀 ●●●

如何挑選一支好的琴酒?從這篇文章開始跟上琴酒的風潮!!!

 

愛丁堡威士忌學院琴酒認證課程

愛丁堡學院EWA琴酒認證課程

報名連結點擊

 


作者:Perry(Perry’s Palate派瑞玩味計畫的負責人 )

在台灣致力於琴酒的推廣,同時也為 Gin & Tonic Pa (原Gin & Tonic Day)的創辦人。 持續透過不同的管道和方式,將調酒帶入生活,一同玩味和品味生活。


Facebook Sha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