琴酒在台灣慢慢的形成一種風潮,琳琅滿目的酒款不斷地出現在市面上,要怎麼挑選一支好的琴酒,我們可以從琴酒的種類來找到自己喜歡的風格。

 

   很多採訪或是客人,常常都會問我說:『Perry,你最喜歡的琴酒是什麼?還是你有推薦的?』相較於我個人的喜好,其實我更希望是可以提供些資訊,讓各位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,挑選到幾款自己喜歡的好琴酒。那麼,我們該怎麼挑選到自己喜歡的好琴酒,又或者好琴酒有沒有什麼基本的準則和定義???這裡我將簡單的和各位分享,我自己的見解。

   我常說琴酒就像可以喝的香水,也就是從外觀各式各樣絢麗奪目的瓶身設計,到各自表述的馥郁香氣,本來就是一種很主觀的喜好和選擇。所以這邊,我會跟大家分享,如何從瓶身上標示的一些字眼或琴酒分類,來先大方向抓出個大概,好讓自己在沒有品飲的狀況下,也比較不容易失手挑到自己不愛的調性。

 

 

一、London Dry Gin

如果你是 #傳統琴酒 的愛好者, #杜松子 香氣的擁護者
   建議你可以挑選載明 #LondonDryGin 字樣的琴酒,不管是百年知名品牌,抑或是2000年後才成立的新品牌,我想都可以捍衛傳統琴酒守護的核心價值 – 杜松子。不會在素材上選用過度花俏的新元素,也不會標榜以超多種素材來堆疊層次,會從常見的十幾種素材中,約莫挑選10種左右或以下,來作為主要的材料來製作。


二、Genever

如果你是 #威士忌 的愛好者,喜歡 #麥芽 和 #橡木桶 賦予的迷人氣息
   建議你可以挑選 #Genever (#Jenever),#荷蘭琴酒,是琴酒的前身,其和一般琴酒最大的不同處,是在於製作時加入了麥酒 #MaltWine,甚至會放入橡木桶做陳年,所以你可以試著想像,有點像是味道比較清淡的愛爾蘭威士忌,加上一點以杜松子和草本柑橘為主的琴酒,兩者所迸出的火花。


三、Old Tom Gin

如果你是 #臺南人?(別誤會,這裡沒有要戰南北),喜歡稍微帶有 #甜度 的琴酒
   相較於很多琴酒的標籤上,會標有「Dry」的字樣 (意指不甜),Old Tom Gin #老湯姆琴酒 則是相反,宛如手搖飲店家的一分糖,不會真的讓你覺得甜,但就是有添加些許的糖份。最早是因為製程沒有那麼精良,所以透過添加糖份或草本風味,修飾掉比較粗糙的風味,讓酒喝起來比較好入喉。但如今隨著製程和設備的精進,基本上都沒有這方面的問題,反倒是有些會添加有趣的甜度來源,讓產品更有辨識度和在地話,像是添加蜂蜜、黑糖…等,或許哪天台南版本的琴酒,也可以加入冬瓜糖。


四、Navy Strength Gin

如果你是 #高粱 #原桶強度 高酒精強度的愛好者,喝調酒也喜歡要 #加厚
       那麼海軍強度的琴酒,會是適合你的好選擇。一來當初不管是海軍還是海盜,都怕自己的報酬(酒)被偷斤減兩,拿到被稀釋的酒,所以會透過是否可以點燃來做測試;二來兩軍海上交戰時,最怕碰到颳風下雨,大砲的引信無法點燃,所以 #海軍強度琴酒 這時就是飲用點火兩相宜,船上不可或缺的要角,不論是海軍亦或是海盜,不論是
琴酒亦或蘭姆酒,都有個相對應高酒精度的類別。一般海軍強度的酒精度會在57%以上,所以加入較少的水稀釋,也保有更多琴酒濃郁的香氣。


五、(Barrel) Aged Gin

如果像先前提到,你是 #威士忌 或者 #棕色烈酒 的愛好者,那麼這個類別應該會讓你有感,首先看到的是酒液呈現熟悉的金黃色
       有別於威士忌桶陳的哲學,多數的風味都來自於 #桶子 和 #時間 所賦予,琴酒在桶陳方面的想法則是做些許的潤飾,因為在入桶之前,就已經加入多款香草植物、水果花卉、香料等等,所以過長時間的桶陳,反而會蓋過原先精心挑選的素材風味,因次多半過桶時間都很短暫,大概兩三個月左右。當然近期如同威士忌在玩桶子,琴酒也開始有存放在不同先前存放過其他不同酒類的桶中做潤飾。


六、Sloe Gin

如果你是 #莓果 或 #梅酒 的愛好者,這個類別應該會很合你的胃口
       概念宛如在台灣浸泡梅酒,將盛產過剩且一時半刻也吃不完的果實,拿去泡酒,至於泡什麼酒就看手邊常有的酒是什麼,通通都給它加進去就對了。是的,Sloe Gin #黑次李琴酒 就是這樣的一個概念,或者更嚴格來說,它根本不算“真的”琴酒 (因為他的酒精度不符合規範),充其量就只是一種以琴酒去浸泡莓果類(黑刺李),讓其風味、自然的酸甜和色澤進入酒體之中,然後把果渣給濾出,最後再加入糖份和適量的水稀釋完成,所以其實其更像是利口酒。


七、New Western / Contemporary Gin

如果你沒那麼喜歡典型的琴酒 (London Dry Gin),是因為它獨特的 #杜松子 香氣,或許你可以試試看 #當代的琴酒 類型
       當然這樣的字眼,並不會直接出現在瓶身包裝上,但你可以透過刪去法,如果它沒有標示上述一些字眼,又大談使用當地特色素材,聞起來也沒有像傳統的琴酒,很純粹且濃郁的杜松子香氣,那麼八九不離十,它大概就是目前最火紅,且最多新新酒廠所製作的琴酒類型。這個類型不再單獨以 #杜松子 作為最主要的香氣表現,反倒是會強調更多的 #在地元素,甚至連使用的基底烈酒,很可能都是當地最具特色的烈酒,ex:日式琴酒會使用到燒酎和泡盛為基底、墨西哥的琴酒會使用到龍舌蘭為基底、秘魯或智利的琴酒會使用到皮斯可(Pisco)為基底。所以照此推論,如果哪天金門高粱酒廠也開始推自家琴酒,很有可能會以____為其基底?所以在這波新式琴酒狂潮下,琴酒可謂是酒圈中的最佳地方觀光大使。


八、Pink Gin

如果看到 #粉紅色 或聞到 #粉紅泡泡 的氣味,就會讓你少女心噴發的話
       那麼 Pink Gin #粉紅琴酒 這類別,或許能滿足你需求,雖然這類型的風味,也常使用到莓果相關,或者本身色澤,就帶有紅色或粉紅色這樣的特點,像是草莓、覆盆子、紅醋栗、紅石榴、木槿花、玫瑰、櫻花、火龍果…等,但其製作方式和上述的Sloe Gin就會有所不同,比較像是 #有顏色 和 #有粉紅色味道 的琴酒 (酒精度會在37.5% or 40%以上),但又沒有另外添加糖份,在歐美開架式的銷售通路,其實蠻受到一般消費者的喜愛。


九、Flavored Gin

你有聽過 #風味伏特加 或者 #風味蘭姆酒 嗎?如果你有特定喜好的風味,同時又希望其本身的複雜度又再多一點時,或許 Flavored Gin #風味琴酒 能滿足你的願望
       有別於風味伏特加或風味蘭姆酒,琴酒本身在製作上,就可以想像成杜松子口味的伏特加,再加上更多不同的草本植物和香料水果,所以可想而知,即便被做成風味款,但因為本身基底的複雜度,就比伏特加和蘭姆酒來的更多,所以喜歡大的風味主題外,又希望多點細節和小驚喜,或許風味琴酒會是你的新歡。而且現在市場上除了強調單一風味,ex:檸檬、柑橘、血橙、粉紅葡萄柚、玫瑰…等;也有以複方風味為主打系列的品項,ex:大黃&薑、鵝果&接骨木…等組合,可供挑選。

讓當然除了個人喜好之外,那有沒有其他指標來初步評斷一款琴酒是不是那麼好,其實跟其他葡萄酒和威士忌,大同小異,大概可以從幾個面向來做評估:

1. 嗅覺:除了香氣表現外,基底的酒精味道會不會過度刺激,影響整個聞香體驗。

2. 味覺:味道是否平衡?味道和味道的銜接和變化是和諧順暢的,宛如一條滑順的曲線蜿蜒著,沒有味道是過於突兀和衝突的,酒體不管是水感還是飽滿,都不會有不適地刺激感。

3. 複雜度:香氣和在口中的味道層次是否豐富有變化?還是比較單一無差別?


琴酒應該是很多女生最能接受的烈酒,一支好的琴酒可以引起很多風味討論的話題。

       如同先前所提到,琴酒很像是 #可以喝的香水,所以不論是瓶身包裝設計到風味層層堆疊,大家也可以以挑香水的方式去做選擇,例如:也許一開始吸引到你的是瓶身,或者本來就知道哪些大品牌,接著可以透過聞香或試飲,來確認這是不是自己喜歡的香氣。一種很直覺,也很貼近個人喜好的方式來做選擇,不用拘泥於品牌或價格,也沒有年份上的迷思。
       的確近期也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客人,對於琴酒蠻感興趣的,但我想跟大家溝通的是,其實琴酒是一個很多元的類別,所以它不用一分為二地去劃分,這是哪個性別在喝的烈酒,因為琴酒同樣也很多被稱為Gentlemen’s Drinks,像是 #馬丁尼 或者 #尼格羅尼。在琴酒的國度裡,它的自由度很高 (除了規範最為嚴謹的London Dry Gin外),所以除了一定得添加杜松子外,其他你想加什麼素材 (只要是人可以食用的),加幾種素材,或用什麼樣的製程,基本上都是開放給各位自由發揮的。

       雖然在六大基酒 (Gin, Rum, Vodka, Tequila, Whisk(e)y, Brandy) 之中,琴酒最常被飲用的方式,都是拿來調成雞尾酒,鮮少是以純飲的方式來做享用,當然也許在特定的國家 ex:英國,會比較有機會看到這樣的場景。但現在的確有不少的精釀琴酒,會標榜說這是一款 Sipping Gin,適合純飲的琴酒,的確一款好的琴酒,宛如其他酒類,會有前中後味,在口腔和舌尖之中,不停地變化萬千,值得令人細細品嚐和玩味,不論是倒入聞香杯,抑或是威士忌杯加入冰塊純飲,都是種不錯的選擇。
       但對於真的要拿來純飲型的琴酒,個人的淺見,比較靠近經典類型的會比較耐喝,以防過度突出且濃郁的香氣表現,驚艷!但可能喝不多,因為香氣太濃郁奔放了,就宛如富含油脂的威靈頓牛排,整個香氣口感都非常的rich,但要你一個人吃完一大份,吃到中後半段就會越來越吃力了。

 

琴酒應該是這兩年在台灣除了威士忌外,最受歡迎的烈酒,喝琴酒變成是一件很時尚的事。

 

       其實不諱言,如果把時間再往前拉十年,即便全球好像慢慢開始有些琴酒的聲浪,但這件事情會不會在台灣跟著發酵,還真的沒有人知道或確定。因為類似的事情,也曾經發生在蘭姆酒身上,再往前推個15年左右,那時就很多人在說,蘭姆酒會是下一個浪潮,因為台灣人,多半也比較嗜甜,蘭姆酒本身是以甘蔗或其副產品糖蜜……等,作為其生產的原料;另外像是威士忌這品項,過雪莉桶的銷量明顯比較好,不論是口味較圓潤帶甜度,色澤也比較深,而陳年的蘭姆酒桶也都有這樣的共通點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蘭姆酒在台灣的市場,時至今日依舊還沒迎來當初所預期的現象,反倒是琴酒真的異軍突起。當然這樣的現象發生,依舊可以從不同的面相,看出一些端倪的。

 

 

一、全球新興琴酒的風潮

       調酒畢竟是個外來的文化,台灣調酒文化的發展,也是近十幾年左右才更蓬勃地發展,所以台灣相對應國外當下流行的風潮,往往會有一兩年遞延才會發生的狀況,但同時也要看台灣調酒師和市場買單的程度和狀況。大概2015年之後,才有越來越多新型態的琴酒品牌進到台灣,甚至在2017年結合Taipei Bar Show,因為多家酒商都剛好有新的琴酒品項要推廣,像是ROKU, Ki No Bi, Sipsmith, Bols…等知名大品牌,因此發行了一本以琴酒為主的活動刊物 – 琴書。
       直到現在,這波熱潮還在延續,各大酒商、代理商、進口商都各自有自己的通路和管道,不斷地代理新的品牌到台灣來,琴酒更新的速度飛快,幾乎每一天都有一個新的琴酒產品誕生在世界的其中一個角落。

 

二、調酒師個人的喜好

       一樣是早個十幾年,其實酒吧背後能陳列的琴酒選項,大概就是那十個品牌左右,最明顯和主要的大片陳列面積,一樣會威士忌的天下。但直到最近幾年,其實多數的酒吧,你再仔細看他們身後的酒櫃,一樣除了威士忌區外,好像都會多了琴酒專區,擺放二三十款不同品牌或風味調性的琴酒,相較於伏特加、蘭姆酒、龍舌蘭和白蘭地,很明顯數量上多了很多。
       另外,琴酒本來就有被稱為 #雞尾酒心臟 這樣的說法,在早期(19 & 20世紀)的調酒書籍之中,很明顯地會看到大量以琴酒為基底去調製的雞尾酒,像是伏特加和龍舌蘭,其實都是20世紀中之後,才慢慢開始被大家所認識,進而開始有相關雞尾酒的誕生。
       所以的確在雞尾酒相關歷史中,琴酒本來就佔有很重要的地位,而現在五花八門的琴酒,又可以進一步滿足不同調酒師們對於味道的個人喜好,在同一杯經典調酒上,只要透過品牌選擇的不同,似乎馬上就是一種全新的味道。當然透過新的琴酒素材連結,也讓調酒師有更多的想法,可以創作出更多不一樣的全新特調,帶給消費者更多元的風味體驗。

 

三、琴酒的主題活動&酒吧誕生和對琴酒的推廣

       調酒相較於威士忌在台灣,一直都是相對小眾的市場,比較難單獨辦一個展,所以目前都是最盛大的Taipei Bar Show都會結合Whisky Live一同聯合舉辦,也是每年威士忌和調酒愛好者,最期待的一場盛會。
       2016年,當時還在酒商服務的我連同Soso (現今Sidebar主理人) 和 Jaffee (布法羅洋行負責人),合辦了第一場以琴酒為主題的活動『Gin & Tonic Day』,地點選在Trio Bitters,雖然只有幾個中小型酒商參與,但我和Soso也帶了些自己珍藏的琴酒來跟大家分享,並有些厲害的前輩在三樓和大家做些課程的交流分享。
       2017年隨著自己離開酒商,基於自己對琴酒的喜愛,算是開設了全台第一間全以琴酒為主題的吧 – 發琴吧,一切發想自琴酒的吧,這也是為何地點會挑在迪化街,因為四周的南北雜貨、青草茶店、百年中藥行…等,這一切的一切跟琴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
 

       如果時間再往前推移,講到琴酒的收藏和推廣,大概不得不提到當時的Soso所在的 #小房間,也一直在致力琴酒的推廣,甚至也舉辦琴酒相關課程和活動。甚至先前發行的中譯書籍《琴酒天堂》,裡面也附上一些台灣以琴酒為主題的酒吧,除了先前台北兩間指標店家,Sidebar 和發琴吧,另外像是新竹的The Choice 酌肆、台南的尋琴記、高雄的Gin Mind…等,喜歡琴酒的你們也千萬不要錯過。

       2017年後,Gin & Tonic Day也順勢移到迪化街區做舉辦,2019年更名為Gin & Tonic Pa,串連街區店家和邀約國內外知名調酒師和店家一同參與,複合式的展區,結合店家原本的特色,也讓更多人在參與酒展之餘,也能體驗街區獨特的文化和美好。而2022今年又有全新發起的Gin Festival TPE,則是強調回歸初心和琴酒本身,帶給消費者更直接和直覺的琴酒消費體驗。
       而上述的總總,剛好就在這幾年大會師,品牌、店家、活動&琴人,讓琴酒的確在這一兩年市場上或者酒吧裡,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,會直接詢問琴酒的品項或選擇,這的確看在我們這些琴人的眼裡,感到非常開心,但要像是威士忌那樣可以被大量飲用或銷售,實則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,還需要持續地推廣和分享。

         

(註: 筆者,已於2021年6月,結束在發琴吧的服務和Gin & Tonic Pa的活動策劃)

 

 

●●● 延伸閱讀 ●●●

琴酒在推廣上的兩大困難?這股風潮如何延續下去?

 

愛丁堡威士忌學院琴酒認證課程

愛丁堡學院EWA琴酒認證課程

報名連結點擊


作者:Perry(Perry’s Palate派瑞玩味計畫的負責人 )

在台灣致力於琴酒的推廣,同時也為 Gin & Tonic Pa (原Gin & Tonic Day)的創辦人。 持續透過不同的管道和方式,將調酒帶入生活,一同玩味和品味生活。


Facebook Share